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美梦设计师 > 第521章:十字架山和圣安娜

到了2002年,宏观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金融、税收改革取得成效,私有化进程不断深入,市场供求改善,外资流入增多。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gdp增幅为9%。但支柱产业不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对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投入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

    立陶宛在生物技术领域是中东欧国家中的佼佼者,依靠遗传工程药品及遗传工程相关的生物化学和化学媒介进入西方市场。该国生物技术公司向血多国家出口产品,发展较快。

    立陶宛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政府采用建设高新技术园和集群的方式为科研创造条件,重点领域包括:生物技术,通信、激光和医疗设备等。

    对网络、手机等现代通信的利用居欧盟前列。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

    火腿、香肠、熏猪肉是他们的传统肉制品。

    他们一般都喜欢烤制食品,也爱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饭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饺子,猪肉熏肠也是他们的常用食品。他们喜欢俄式西餐,用餐惯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

    他们对中国菜肴也很感兴趣,尤为喜欢熟透的风味菜肴。

    若说旅游和游玩,立陶宛还真不失为一个好地方。

    比如说,十字架山就不错。

    十字架山(立陶宛语:kry?i?  kalnas)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处的一个朝圣地。

    其确切的起源无人知晓,不过据认为第一批十字架是1831年11月立陶宛人反俄起义后,放置在从前的一个军事掩体处。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了许多十字架,以及巨大的苦像、立陶宛爱国者的雕塑、圣母雕像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型雕像和玫瑰经念珠。

    2004年十字架的数量约有100,000个,2015年已超过200,000个!上面每一个十字架背后都印证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立陶宛开国以来的战争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立陶宛十字架的工艺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立接受天主教以前的多神教时期,通过长期与天主教十字架造型的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十字架制作精细、大小形状各异。

    首莱市以北十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十字架山,计有大大小小55000座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常常都印证着一段故事,立陶宛历史上不少战争和革命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地方已经成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后,立陶宛被并入俄罗斯帝国。

    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这两次起义与十字架山的起源有关:由于家人无法找到造反者尸体的位置,他们开始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欧原有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

    1944-1990年期间,这个地点又获得了一层特殊的意义,立陶宛被苏联占领后,立陶宛人持续不断地来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成为进行和平抵抗的象征。

    尽管苏联政府非常辛苦地搬走新的十字架,并至少三次(包括1973年he  1975年的两次尝试)用推土机推平这个地方。

    甚至有传言说当局计划在附近的kulv?河(mū?a河的支流)上修建一座水坝,这样十字架山就将淹没在水底。目前十字架的数量大约有100000个。

    1993年9月7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十字架山,宣布这是一个盼望、和平、爱与牺牲的地方。2000年,附近创建了一座方济各会修道院,修道院内部装饰有表现圣方济各在拉维纳山(la  verna)身体上出现圣痕的绘画。

    这座山仍然无人管理,因此人们可以随意在认为合适的地点自由地安放十字架。

    一块石碑上刻着教宗的讲话:“感谢你们,立陶宛人,因为这座十字架山向欧洲国家和全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

    神奇的十字架山,世界仅有。

    有人说这是一条朝圣之路,这到底是不是一条圣路,叶超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这个十字架山,真的很特别……

    不过,至于怎么个特别法,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啦。

    离开十字架山,叶超还去了圣安娜教堂。

    教堂,是该国人民的信仰之所在,除了信仰不说,教堂也是一个时期建筑艺术精华之所在。

    圣安娜教堂……

    圣安娜教堂(  anne's  church,  vilnius)是立陶宛维尔纽斯老城的罗马天主教堂,位于维尔尼亚河(vilnia  river)的右岸。

    它是维尔纽斯老城主地标性的建筑,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维尔纽斯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宛中的明珠,是立陶宛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晚期作品。

    圣安娜教堂从14世纪直到19世纪一直是这一地区的大教堂,教堂内部装饰庄严而辉煌,主祭坛、围栏和彩砖装饰都极为精美。

    教堂内还收藏着当地小型圣体节庆典使用的18世纪银质圣体匣。

    圣安娜教堂最初是木质结构,是立陶宛大公爵为其公爵夫人——anna而建的。随后于1419年由于一场大火而被摧毁。现在的圣安娜教堂是1582重建的,教堂高22米,宽10米,全部用红砖砌成,仅教堂外墙就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砖。

    整个教堂布局均匀,色调和谐,像由线条和角塔构成的绚丽多资的图案。

    据说,拿破仑东征时路过此地,被圣安娜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曾想将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整个结构复杂,顶端有主塔,又有若干个小捧护,如众星捧月,极为壮观。

    圣安娜(  anne)教堂,位于维斯杜拉河坡最高、华沙最美的克拉科夫斯基普热德梅济(crakowskie  przedmiescie),由圣安娜公主(mazowsze  duches  anne)和她的儿子博莱斯瓦夫四世,1454年为贝纳迪(bernardine)教派的教士而建,1515年及1657年教堂曾遭回禄之灾,仅剩现在所见的哥德式圣坛(chancel)部分为最早的建筑。

    最值得参观的是教堂内部一律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式设计及陈设,满布着一七四○年代的名家绘画、天花板下垂的水晶灯、反射在包着金箔的雕刻及圣像,照得整个教堂光辉灿烂。

    在圣安娜教堂旁竖有1683年完成的巴索玛丽圣母像(blessed  virgin  mary  of  passau),这也是在波兰大动乱中未被波及的塑迹,塑像双手抱着圣婴,慈辉流露,令人感动。

(https://www.mbaoge.cc/0_221/12782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