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魏澜之殇 > 第7章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及当年秦始皇

西元249年,晋宣帝发动高平陵之变,擒杀曹真之子曹爽一党,夷灭三族,曹氏再无力抵抗,魏地尽归司马氏,天下震动。

    西元251年,汉末司徒王允之子,大魏太尉王凌,为保大魏江山,欲立楚王曹彪为帝,进而剿灭司马氏,然,晋宣帝发觉,捕杀之,王凌自知不敌,跪在贾逵墓前哭泣:“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我王凌是大魏忠臣啊!”随后自刎,晋宣帝挖出王凌尸首,鞭尸三日,同年,晋宣帝病逝,时人多称是王凌,贾逵化为鬼魂,为大魏国向司马氏索命。

    西元253年,晋世宗为稳固司马氏地位,大败伪吴诸葛恪二十万兵马,次年,晋世宗杀魏帝曹芳,立曹髦为帝,权倾四海。

    西元254年,魏帝曹髦日益恐惧司马氏,不堪忍受屈辱,竟欲自杀,后被太医吉钊所救,所幸无大碍,正值伪汉姜维犯魏,晋世宗召集魏臣及魏帝商议。

    ……

    魏国

    洛阳,皇宫

    文武群臣已鱼贯步入太极殿,看着皇位上的曹髦,众臣自然听说了前不久君王自杀的消息。

    有的人鄙夷不堪!

    有的人事不关已!

    有的人失望透顶!

    有的人幸灾乐祸!

    但是众臣却不知道皇位上的君王早就不是任司马氏欺凌摆布的曹髦,而是换成了五十年前纵横天下的奸雄!

    不论众臣心里如何想,背地如何做,表面依旧恭敬的朝曹操施礼。

    只不过除了一个人……

    百官前面有一身穿王服,面目桀骜的中年男子,直视曹操,并未行礼!

    即便不看其他,看他长得这张和司马懿几乎一模一样的脸,曹操也能认出!

    司马师!

    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四十二年前,也有一个人有这种特权,便是他曹操!

    而他对面则是汉帝刘协!

    四十二年后,他曹操的臣子获得了这种特权!

    而臣子面对的则是他曹操的后代!

    “明公,司马老贼欺帝辱帝杀帝,罪行滔天!九族不灭!天理难容!”

    “但是司马老贼狡诈狠毒,您现在可用力量不多,一定暂时不能和他起冲突,一定要忍!一定要忍!”

    曹操压制住心中的愤怒和杀意,闭眼回想起从寝宫出来时,刘穰跪在地上哀求时的情景!

    君臣礼毕。曹操高坐殿上。

    群臣虽然各自态度不同,但是表面上不免向曹操颂扬一番,再夸赞一番。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勉强寒暄几句,便不再说话。

    而众臣也懒得继续客套,目光集中在百官前面司马师身上,司马师略微颔首示意。

    身后中书朗张华身形一动,便欲上奏,早有尚书朗贾充先出一步:“启奏陛下,陇西传来消息,伪汉姜维不顾伪帝刘禅阻挠,强行出兵犯我大魏,如今狄道长李简献城投降,姜维攻占狄道,正在朝陇西前行!”

    群臣虽早已料到,仍不禁一惊。

    这一年真的是多事之秋,上一任皇帝暗中用衣带诏,与中书令李丰,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太常夏侯玄等人密谋杀害晋王,结果事败泄漏,不但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被晋王斩杀,就连皇后与皇帝都死了……

    接着晋王又立曹髦为帝,没想到曹髦居然想自杀,好不容易救回来了,伪汉那边又开始来犯……

    众人心中哀叹一声。

    还没等曹操说话,只见又一人站出道:“臣钟会不自量力,愿亲率大军征讨姜维,另外副将的话,臣举荐牟乡侯许仪,牙门将徐质,阳平侯徐盖,陈侯曹泰……”

    还没等钟会说完,有不少大臣已经怒目相视!

    这是为何?

    牟乡侯许仪乃是武卫将军许褚之子,当年太祖曹操病亡,许褚哭泣吐血,没过几天忧伤而死,其子许仪继承爵位,刚烈忠诚,司马氏所作所为引起许仪愤慨,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说要夷灭司马氏九族,奈何其父许褚为太祖曹操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司马师因此顾及,尚未动他。

    牙门将徐质,阳平侯徐盖,前者是右将军徐晃的侄子,有万夫不当之勇,后者是右将军徐晃的长子,谋略出众,皆乃当世名将,此二人忠于曹氏,对司马氏平素多有怨恨之意。

    陈侯曹泰,则是曹家第一名将曹仁的长子,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掌握军权的曹家族人,如今位列镇东将军,在南方扬州抗衡东吴。

    被点到的这数人无一不是忠于曹氏,而被点名前往陇西,恐怕是要让他们跟当年的张颌一样,被活活逼死!

    “钟会!”

    “你身为魏臣,对得起你父亲钟繇么!对得起太祖曹操么!对得起这大魏江山么!”

    钟会闻言朝声音方向看去,见到何人后,冷笑道:“本公子还以为是谁在大放厥词,原来是当世李陵之子,于圭,于伯达!”

    “任何人都可以说本公子,但是你于圭不配!”

    听到当世李陵四字后,大部分朝臣丝毫不顾及脸红羞愧的于圭,讥笑不已。

    何为李陵?

    汉名将李广之孙也,天汉二年,李陵与匈奴血战,兵败投降,李家被汉武帝夷灭三族。

    于圭是何人?

    魏名将于禁之子也,建安二十四年,九月,伪汉关羽不宣而战,水淹七军,攻占魏国荆州襄阳,威震华夏,七军副将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杀害,而七军主帅于禁却投降,惹世人嘲笑,晚节不保,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伪吴大都督吕蒙为了完成周瑜的遗志,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被杀,一战成名,而于禁作为俘虏被送回魏国,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但是在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胜利、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不久羞愧而死。

    于禁死后,其子于圭承袭爵位,但是因为父亲于禁的缘故,一直不受重用,虽有其父一身本事,但并无实权,再加上钟会自认是司马师的心腹,更不怕得罪于圭。

    就在二人争锋相对,群臣讥笑时,司马师眉头微皱,他今天把魏帝及群臣聚集,表面上是处理伪汉姜维的事情,其实暗地里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司马氏地位。

    “今年三月,曹芳小儿竟用衣带诏与中书令李丰,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太常夏侯玄等人密谋孤王,幸好败露,被孤王提前所知,将几人斩杀。同时废了曹芳和皇后,这才立了曹髦,没想到曹髦登基后竟欲自杀,而曹髦自杀,引不少忠魏之人蠢蠢欲动……接下来的这几个月还是巩固洛阳为好,至于姜维,暂切拖一下吧。”

    而钟会自作聪明,误以为司马氏要把曹氏忠臣一网打尽……

    “这个钟会……”

    他就不知道,一旦现在动了那些忠曹一党,必定引起朝堂混乱,令司马氏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位么!

    “兄长,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回想起自己弟弟司马昭夫人王元姬对钟会的评价,之前司马师觉得有点夸大了,现在看来,并不为过!

    看来以后得注意一下了。

    “陛下,孤王认为伪汉姜维,虽已得狄道,但是不足为虑,可令牙门将徐质单率一军,前往陇西,必克姜维!”

    司马师掩饰住内心对钟会的不满,轻咳一声,众臣安静,随后抬头对曹操笑道。

    姜维虽然是伪汉名将,但是如今朝堂不稳,张华,羊祜,杜预,山涛,贾充,成济,钟会等人自然要随自己坐镇洛阳,震慑那些蠢蠢欲动之人,不能派遣。

    邓艾为兖州刺史,要防备北方的匈奴,不能去。

    胡奋为徐州刺史,防备辽东公孙氏余孽,不能去。

    唐彬为豫州别驾,在地方历练,经验不足,不能去。

    王睿为河东从事,资历不够,不能去。

    卫灌为朝中九卿之一的延尉,不能去。

    ……

    而如果派遣其他无能之辈,又敌不过姜维,思前想后,唯有牙门将徐质可以胜任。

    徐质是忠魏一党,文才武略精通,不过为人太过重于勇武,智谋不足,令他去抵御姜维,必定形成持久战。

    等过段时间,自己巩固了朝堂,再以延误战机,迟迟不进军为名杀了徐质,既可以铲除忠曹一党的羽翼,也可以为自己巩固朝堂争取时间!

    此为一箭双雕之计。

    当然了,司马师现在问曹操,也只是象征性的走个过程,按照往常的情况来说,皇位上的君王只会懦弱的点头,话也不敢多说一句!

    只不过这次似乎和往常不一样了……

    曹操刚才一直未说话,便是在思虑对策。

    根据曹操的观察,朝中势力大致分为四派:

    一派以司马师为首,张华,贾充,钟会等人为辅,把弄朝纲,倾轧异己,欺凌君王,不臣之心路人皆知。

    一派以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为首,大都是曹操后代,曹魏宗室子弟,被司马氏所监视,目前无法给予曹操太大帮助。

    另一派以田豫为首,是忠曹一党,除了田豫是当年追随曹操的老人之外,这其中还有刘晔之子刘陶,满宠之子满伟,许褚之子许仪等人,是司马氏一党铲除的主要目标。

    最后一派是以阆中侯张鲁,山阳公刘协为首,这一派虽然实权不多,但是大多是曹操时代的知名人物,对于司马氏和曹氏的争斗从来不管,是为中立派。

    只不过,曹操在注视他们的时候,张鲁仿佛知道些什么,眼睛颇有些戏谑地看着曹操。

    而刘协则是有些狐疑地望着曹操,这个曹髦为什么给他的感觉……

    曹操轻轻闭眼,如今曹家宗室被司马家严密监视,目前还指望不上,那么突破点便是后两党以及自己脑海中的这份关于曹髦一生的记忆。

    曹操沉默良久,缓声道:“晋王此言有理,不过,依孤……依朕看,徐质为人年轻,少不更事,不足以匹敌姜维,可令征西将军陈泰为主将,牙门将徐质,厉侯于圭为辅,中书朗张华为军师,如此必破姜维!”

    话音刚落,众臣哗然,震惊四座!

(https://www.mbaoge.cc/11_11584/346525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