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隶唐 > 第三十三章:番将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城里多丽人!

    这天发生了一件让群臣始料未及的事情:圣人当场下罪己诏,并决定减免百姓一层的税赋。

    好吧,秦业这么做就是为了逼王宗汜就犯。

    你王宗汜不是自称自己忠君爱国吗?

    那好,我现在下了罪己诏,并减免百姓税赋,你即便已经明明知道我不是李隆基,你又能咋样?

    你敢造反?

    你敢造反的话,就直接站在了天下人的对面。

    这一招就叫做投鼠忌器。

    即便王宗汜是李隆基的养子,即便王宗汜是李玙的结拜兄弟,可这个时候,王宗是不能不有所顾忌。

    更何况,如今王宗汜的家人全都住在长安,你能让他咋办?

    为了给李隆基和李玙报仇,而置自家老小的性命于不顾?

    别说,一开始王宗汜还真有这个念头。

    不过随着元载到来,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王宗汜。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估计刚一张口就被王宗汜给砍了。

    可元载不是别人,他是王宗汜的准女婿。

    即便这个准女婿王宗汜第一次听说,心里也不大认可,可那也是自家人不是。

    因为他的女儿王韫秀相中了,王宗汜又能咋办?

    棒打鸳鸯?

    戏看多了吧!

    人右相林九郎的准女婿,之前还是靖安司里面一个报更的小吏的,还不如元载。

    最起码元载是官!

    至于李必?

    秦业已经给过王宗汜提示,他不会要李必的性命。

    但前提是,李必必须乖乖的听话。

    李必可能乖乖听话吗?

    显然不可能。

    那怎么办?

    为了保住李必的性命,王宗汜只能暂时将李必软禁起来。

    因为王宗汜这边没有动静,陇右节度使皇甫唯明那边即便也收到了李玙的亲笔信,此时也开始投鼠忌器起来。

    皇甫唯明是太子的心腹不假,可没看到现在太子已经事败,而且人家的拜把子兄弟王宗汜都按兵不动,他又能怎么地?

    巴巴的带兵跑到长安送死去?

    如今李玙最大的两个支持者都好像不知道秦业身份似的,这是好事。

    不仅对秦业来说,对天下百姓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

    局势暂时稳住,秦业开始迫不及待的扩充长安十六卫的兵员。

    十六卫是属于朝廷直属的中央禁军,可如今这支禁军,只有十万余人,只仅仅比那些藩镇的多那么一丁点。

    试想,如果当时长安十六卫的兵力是二十多万,三十多万,安禄山敢起来造反吗?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中央兵力空虚的原因!

    当然秦业也不会把兵力扩充到二三十万的规模。

    真到了那一步,就成穷兵黩武了。

    但长安十六卫的战力必须要得到保障。

    这点也不难办。

    秦业直接下诏,以后长安十六卫的兵员,必须要参加过战争,而且手上还得沾染过鲜血的才能加入。

    这个条件不高,想我大唐天天和人家干架,想找些手上染血的将士还不容易。

    总比现在的十六卫里面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好吧。

    不仅如此,秦业还下了死命令,十六卫里面的每一个将士,最多只能干六年。

    六年过后,你爱干嘛干嘛去。

    与此同时,秦业还下诏让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入京。

    安禄山如今是不能留了。

    不过面对秦业的诏书,安禄山目前还不敢反。

    他眼下还没有反的实力。

    想安史之乱爆发时,安禄山可是同时担任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拥兵超过三十万。

    现在的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还不到一年时间,手下的将士都还没有收服,哪有反叛的实力?

    再说,安禄山又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怎么能料得到圣人会不会杀他?

    在安禄山看来,这次圣人下诏,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次问询罢了。

    虽然收到了留后院传来的消息后,安禄山确实起了一些小心思,还是巴巴的跑去了长安。

    秦业想杀安禄山,可眼下还真不能说杀就杀。

    秦业的身份,知道的人究竟有多少,秦业本人其实也不知道。

    毕竟各藩镇在长安城里的留后院可是不少,万一人家真的探听到了秦业的真实身份呢?

    那现在杀了安禄山,以后人家谁还敢进京?

    所以安禄山进京之后,秦业并没有处死安禄山,只是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让他乖乖的呆在长安。

    这便给了天下人一个讯息:圣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宠信安禄山。

    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安禄山不能随随便便的入宫了。

    想后世的时候,就有不少关于安禄山和严羽幻的绯闻。

    如果这个是时候安禄山入宫还跟进自家一样,那秦业不是摆明了自己给自己带绿颜色的帽子吗?

    秦业不是心理变态!

    所以没有奉诏,安禄山是不能随便入宫的。

    当然,更不可能随便离开长安城。

    至于范阳节度使的位置?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能打仗的将士了,随便拎出来一个能征善战的人顶替了安禄山就行!

    从立国至今,大唐积累下了很多弊政。

    譬如土地兼并,譬如人口暴增,再譬如阶级固化。

    但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眼下大唐最亟需解决的,就是国内兵力空虚的问题。

    这些年来,因为对外扩张太过迅速的原因,大唐的主要兵力都安置在边镇。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起用了太多的番将。

    林九郎担任右相的时候,提拔了不少番将,至使到了现在,番将的数目已经不输于汉将了。

    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番将没有经受过四书五经的熏陶,不懂得礼仪,就好比安禄山这般的,其实心里对皇权并没有敬畏之心。

    所以解决番将的问题,也是一个迫不及待的事情。

    那咋办?

    想了想,秦业还是决定先提拔一些汉人将领。

    如今军中的番将很多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秦业也不说说不让人家干就不让人家干了。

    再说,不让人家干了,让谁去顶替去?

    一个两个的还行,这么多番将,一时间秦业还真凑不齐人手。

    “慢慢来吧!”秦业心里这么想着,也是这么干的……

(https://www.mbaoge.cc/20_20640/17520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