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游戏体育 > 塔防战略 > 305 难以面对的未来

《宇宙进化大观》,在章鱼的世界,是著于八百年前的老书。

        不能算古董,因为哪怕到今天,章鱼世界的生态体系,都没有脱离这本书的框架。

        《宇宙进化大观》有上下两部。

        上部是基于进化论的各种行星生态概论。

        进化论,土球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不信,甚至怪兽危机之后,不信的更多了。

        也不用说知识多少的问题,进化论最明确的证据根本不用看人类史,直接看作物、宠物、牲畜的定向育种就能明白了。

        牲畜的流程太长,作物差异一般人看不懂,看看猫狗两类宠物在一百多年间定向培育出了多少个品类。可以说它是人类主观操作了,可人类又何尝不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意志在宠物培育上,替代了自然压力的作用。

        定向育种的实现,可以从侧面证明,人类和几万年前不可能长一样,变化的过程就是进化。

        但进化这个词本身或许不够准确,生物并不是一步步向前的,它们只是在不断的适应身边的环境变化,有生物在该过程中变得更复杂,就会有倒退回去的。

        《宇宙进化大观》中所使用的“进化”,实际也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就像人类自认万物之灵,该书的著作者们,也认为太空生命才是进化的尽头。

        对待生命,两个世界的观念也有不同。

        土球人也知道“生命以负熵为食”的概念,但很冷门,冷到没人在日常生活中谈“熵”的问题。

        熵,物质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

        放大到宇宙,熵的等同于热寂。

        概念很容易理解,太阳时时刻刻放光与热,不停释放能量加上时间因素必然导致恒星走向灭亡,当所有恒星走向寿终正寝,中子星等天体也逐渐失去能量变成永恒的绝对零度物质,宇宙最终回归完全黑暗的过程,就是热寂。

        生命以负熵为食的概念,指生命必须以加速周围环境熵增为代价,才能维系自身的稳定。

        光合作用、进食都是负熵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用于维持生命体的稳定,有剩下的才用于演化,多余的以废热形式还给环境。

        由此可推导,生命的存在与繁衍,必然会导致热寂加速。

        当然,热寂过程所使用的时间单位是百亿年,并轮不到人类操心。

        明白了生命、熵与热寂的关系,就能读懂《宇宙进化大观》的内心戏。

        这里熵变成了生命等级标准,生命等级越高,所需的负熵越大。为什么太空生命更高级,因为太空生命所能达到的活动范围,进行太空活动所需的能量,必然更容易推动热寂进程。

        另外使用熵作为生命概念,就不仅仅是碳基生物的事了。

        回到书上,《大观》的上部,就是基于这一套标准,给各种行星类型进行了生态定位。

        能让比标准人类体型更大的生命,不需要罩子就能直接生活的行星,都属于一级行星,这其中有一部分对于土球人类和绝大部分土球生物,都属于致命环境。

        行星环境有利于限制生命数量,但仍然存在自然演化生命的(包括原始细菌),为二级行星。

        不能自然演化生命,生命仅能通过人工设施环境存在的,是三级。

        其他包括气态星、熔岩星,都属于四级。

        上部详细介绍了三类行星上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做了些意味不明的定义。

        下部才是土球人难以接受的。

        这部分全都是人类的各个进化分支。

        下部开篇就有一个概念:人类存在的使命,就是创造出适应宇宙环境的生命。

        这里用创造出,而不是“演化成”,里面的内容细思极恐。

        过了概论,整个下半部给列出了人类的八十余种进化方向,其中有很多是在当前土球伦理框架下根本谈都不能谈的。

        以创造类为例,有个名为“监察者”的分支。

        监察者是一种宇宙泛用型的人造人,他们与原人(没在大气层外建立基地的初始人类)的差异十分巨大,是生物和电子系统的结合体。

        该分支仅用主观意识,就能改变自身血循环方式和常驻肌肉收缩模式,结果是他们在0.1倍标准气压下,只要有氧气面罩,根本不会出现耳膜破裂、眼球爆炸等原人才有的“故障”,采用有一定强度的紧身宇航服,他们甚至能直接带个小头盔进入太空作业。(第三级高原气压接近0.8个标压,最高峰处仍然大于0.5)

        内改造的机制让监察者比一般创造类更有优势,他们没有失去适应环境的进化能力,通过当前环境压力下的生育迭代,再对后代做监察者改造,就能获得非常适应当地环境的类人物种。

        监察者后代的再改造,和土球人类理解的手术完全不是一回事,流程分两步,第一步通过培养设备,对部分基因进行针对性的显性表达,然后再在颈椎植入两个带有“数据线”属性的插件就完工了,完成后颈后会存在两个包含一大堆触点的金属片,可以用有线和无线形式直接连上电子数据流。

        与监察者相比,所谓机械飞升或赛博朋克式的义体改造根本不入流,在《大观》下半部里连单列资格都没有,仅仅作为个参照物与各个人类分支做比较。

        《大观》下部所列人类分支,具有人形与土球人类常见肤色的合计十二种,创造类四种,其余为自然演化分支,原人的功能性与他们相比,只能算弟弟。

        更让土球人难以接受的,是广泛存在的,往非人方向进化的分支。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其中的“超脑”分支。

        这是个生育力极为低下的族群,甚至根本没有自然生产的能力,繁衍全靠手术提前取出胚胎,进行体外培育。

        该分支特征是大脑没有发育限制,没有颅骨这个概念,只要不停的学习和思考,他们的脑子会越来越大,过程中会彻底失去自主行动能力,最后不得不变成一坨在营养液里继续生长的纯大脑。

        到了脱离躯壳的阶段,他们的大脑外延突触和相关设备结合,才算是完全体。

        完全体超脑在虚拟世界里,一个脑子就是一整个族群,性格、记忆完全不同的意识体在一个脑子里各有不同的细胞区,真正实现了化身千万。

        超脑都不是《大观》中最诡异的进化分支,他们是因为代表人类各分支中最高水平的本体记忆力和智力,才会具有代表性。其中甚至还有零下一百多度都冻不死的物种,还有弱化智力向,往猎杀者方向进化的。

        与这些物种相比,土球各种文学、游戏作品里普遍存在的机械飞升式的幻想,根本都称不上进化,哪怕全身义体化,内循环仍然逃不出泵动式,行动方式仍然是两脚走路两手工作,哪怕是某些幻想作品里加了翅膀,除了能煽下翅膀,本质和原人也没有任何区别。

        从原人学会保存火种开始,几万年来制造了行星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史,工业化后甚至有了改变地貌的能力,原人有理由也有自信号称万物之灵、恐怖直立猿。

        但飞出母星之后,原人这套躯体真是不够看。

        就拿正在建设的几个空间站、月球基地举例,如果人类真的能在0.1倍大气压下生活,它将不仅仅是气体环境维持的事,甚至连空间站的密闭安全性都可以不用那么讲究,因为在这样的气压下,哪怕出现一点泄露,气体流失量也极为有限。

        仅仅是气压的变化,就能让空间站建设的工作量降低一个水平,气体、水、建材等物资投送量也会有所下降。

        《大观》提出了一个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太空人通过繁衍迭代后,还是人类吗?

        土球生物的体型大小受重力与含氧量影响最大,其次才是湿度、植被变化等环境变迁,有这个认知就能直接预知,月球和鲲鹏空间站的低重力,一旦彻底解决低重力环境下的骨质疏松(钙流失)难题,最终必然会繁衍出体型更大的人类,至于最后能不能维持人形,只能看与地表失联后其团体自身的选择了。

        大会吵架,小会决议,放到太空进化里也能成立。

        越小的团体,道德与伦理的约束力就越弱,它无关于道德水平,在选择进化方向的课题上,终究是为自身群体谋未来,群体越小,矛盾越少,课题越容易推动。

        反过来,如果规模过大,比如在怪兽危机前的地表即使出现了某些新人类,也会被主流排斥甚至被消灭,要实现全人类的迭代,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只要逻辑思考能力过关,就很容易发现,推动地外永居,其实是在亲手制造新人类。

        回头想想,之前不惜代价送上去一大堆文明种子、基因样本、资料,或许会成为新人类之间唯一的联系,一旦连同种文明认同都消失,恐怕又会走上文明冲突论的死胡同。

        《宇宙进化大观》在某个层级引起了很大的忧虑,但土球上的人类其实没得选,除了走向太空,没人有把握接下来能在地表,保住文明和工业链主体。

(https://www.mibaogexs.com/28_28284/338020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ibaoge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bao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