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富二代的古代悠闲生活[种田] > 第17章 十七、味精

今天的荠菜抄手不仅是汤鲜,荠菜鲜嫩所以好吃,还有一个原因只有有现代化学基础的孙明琴知道。那就是虾皮中富含谷氨酸,而谷氨酸是重要的鲜味来源,现代常用来提鲜的味精就是高浓度的谷氨酸钠。

        尤其是塔山村这边的人,因为远离海洋又交通闭塞,一辈子也没机会吃到海鲜。所以对虾皮中的谷氨酸才这么敏感。

        既然一点点的量就可以让人的味觉感受到鲜美,那么只要齐怀远能够倒腾到足够量的虾皮就可以制作出一种类似于味精的调味料。且将这种调味料运用于日常饮食中,会补充当地人缺少的碘,对于地方病——大脖子病有很大的改善效果。

        如果单纯使用虾皮研磨成粉,味型未免单一,且因为运输成本高所以就算是虾皮在这里也不算太便宜的食材。这样成本太高,卖价自然也难以让普罗大众接受。

        要同样富含谷氨酸,还要是在本地多见便宜的食材,孙明琴一下就想到了蘑菇。蘑菇不仅含有谷氨酸,还含有鸡精中的主要成分核苷酸,所以蘑菇也是一种稍微烹制一下就非常鲜美的食物。更绝的是夏日雨后,山上就会长出一丛一丛的蘑菇,只需要费些人工上山去采就行。就算是要收购,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农家收也是非常便宜的。

        只是现在还不是蘑菇出来的季节,孙明琴只能撑着脑袋叹息:“要是现在就有蘑菇就好了。”诶?孙家好像有晒干货的习惯,什么干豇豆,萝卜干,笋干,只要是能晒干存放的一定会晒干放着。

        毕竟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孙家这么多口人不多找点活干,不多存点粮食,真遇到缺菜少粮的时候肯定是要饿肚子的。

        每年夏天雨后蘑菇长出来了,除了陈氏和孙明琴其他人都是要上山采蘑菇的,不让她们俩上山主要是她们分辨不了能吃的蘑菇和毒蘑菇。这个吃错了是会死人的,前几年塔山村都还有吃了毒蘑菇中毒的人呢。

        采回来的蘑菇一顿也吃不了,就会把剩下的晒干了储存起来。这样每次晒一点每次晒一点,过完整个夏天也能存下一大袋干蘑菇了。

        平日里孙家除了炖菜也不太用干蘑菇,现在家里应该还有去年的干蘑菇在。孙明琴说干就干,马上问大李氏要来了一捧干蘑菇。

        干蘑菇不能直接研磨成粉后加入,还需要先泡发,然后再煮熟了,二次晒干后再研磨成粉就是能直接食用的了。

        至于虾皮粉和蘑菇粉的比例嘛,当然是遵循最简单有效适用世间绝大部分规则的二八定律。谁是八,谁是二?哪样便宜哪样就占八成咯。

        这边正好用了干香菇,大李氏就想到今年的笋干还没有开始晒。晒笋干比晒干香菇麻烦多了,干香菇直接洗干净晒干就可以了,笋干还需要剥皮,切片,还要再水煮之后才能开始晒。每年孙家晒笋都要选一个休沐日,全家人一起干一天才能把笋都晒上。

        “正好,笋也快过季了,明日就让二狗带着大家去挖笋,连着挖几天。等老大他们休沐的时候咱们就一起来晒笋干。”大李氏总是对囤货充满热情,可能也跟这个年代特别容易遭遇天灾,普通百姓对于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比较低有关系。遇上普通的干旱水灾粮食减产都能让人卖儿卖女了,更别提要是遇上战争蝗灾这种会让粮食颗粒无收的,那就真的是人间炼狱。

        按大李氏的年纪,多少也是经历过一些的。所以对于她来说多囤点粮,心里都要更踏实几分的。孙家的粮啊干菜啊一直都是准备的够够的,多过一年的量一定是有的。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不仅二狗带着明义明礼两个,小李氏和大李氏也一起去挖笋了。好在山脚下的那片竹林够大,不然孙明琴真担心把山都给薅秃了。

        挖笋的人出发了,孙明琴就继续她的味精研发事业。孙明画留在家里帮她烧火,昨晚上蘑菇已经泡发完成,现在只需要把蘑菇煮熟再焙干就行。孙明琴将大部分蘑菇都放进锅里用水煮,又用菜叶子包了几个扔进锅下面的火堆旁边,再用竹签子串了两串直接拿到靠近灶门的火上面烤。

        这几种方法是都能将蘑菇弄熟,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它变干呢?直接用火烤的是会烤得比较干,但是没有干到完全没有水分的地步,而且需要一直要有人看着,如果不及时翻动,靠近火的那一面烤久了就会烤焦。放到火旁边那个直接是靠近火的那一面烤焦了,另一面还是湿漉漉的。

        最后还是只有将水煮的捞起来,放凉了用手攥干水分,再像之前晒干蘑菇一样的铺开晒干。

        孙明琴怎么想都觉得这个步骤不太对,应该是有法子将水分快速烤干的。

        按理说通过高温对事物进行烘烤就可以蒸发其中的水分,怎么自己在火上烤半天都是湿的,一不小心还容易烤黑。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东西没有弄对。

        现代的时候大家都用什么东西烘干的?烘干……那么就得烘,温度得高才能蒸发水分,但是不能有明火……

        对了!孙明琴一拍自己的脑袋,怎么把烤箱这个东西给忘了。

        就算是现代电烤箱搞不出来,当初那个火遍全网的种田网红给拍的自己砌的那个烤炉可是看过的人基本上都会的,而且其他乡村生活博主也有各种不同的原始烤饼的法子。这样说起来齐怀远既然能做出鲜花饼来,那也是有烘烤的手段的。自己这个味精粉做好了,也还是只有找齐怀远来卖,所以自己现在只用做出一小份来让大家尝尝味道就行,后面批量化生产的事还交给齐怀远去操心吧。

        这样想想,当甩手掌柜是真的开心呀。

        只用递递点子就有人跟进后续,还干得比你想象的更好,真是做梦都要笑醒的美事。

        现在孙明琴要做的事情就简单很多了,只需要做一瓶出来,而且都不用精耕细作,只需要大概有个意思在,把味道做出来就可以了。

        那么也不用纠结工艺了,孙明棋就按照原定计划将煮熟的蘑菇晒干后,按比例和虾皮一起用碾子碾碎了就可以了。

        蘑菇都铺好在筲箕里面,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了。孙明琴决定用空闲的这点时间来教孙明画识字,总不好每天光使唤别人做事,自己承诺的事情却不兑现。

        孙家的男孩子都是送到学堂里识字的,但是这时代几乎没有专供女子读书的学堂,所以一般人家的女孩子想学也没有地方学去。只有世家大族会聘请女先生到家里给自家女孩子教习,而这些课程也只是教教《千字文》这种入门的书籍,只是为了能识些字,不做个睁眼的瞎子罢了。更多的课程还是教导抚琴、作画与女红。

        所以孙明棋和孙明画是没有送去读书的,最多在孙长发教导男孩子背《训蒙文》的时候听了几句。

        而孙明琴能够识字完全是因为孙昌家疼爱女儿,孙明琴又是老大,小时候家里孩子不多。孙昌家常将她抱着放在膝头,一字一句地教她念三、百、千,一应的教法都是比照着儿子来的。

        而且不仅孙昌家的藏书被孙明琴翻了个遍,连陈家的书房都是随便让孙明琴进出的。所以每次孙明琴的点子都只需要说是在书上看到的,就连孙昌家也瞒得过去。毕竟孙昌家是专门读书的,但主要还是研究四书五经,孙明琴则是各种游记随笔看了不少。孙明琴读的书,细论起来比孙昌家还要多些呢。

        真要教孙明画读书,范儿总要起好的。孙明琴搬了一张矮桌一把矮凳放在院子里,拿上笔墨纸砚。家里别的书不多,《训蒙文》是不少的。因为孙家几乎所有男丁都会背,所以每人会写字后都自己手抄了一本。孙明琴自然也手抄过一本,孙家选这本书为类似于家训的书籍也是颇费了番心思的。

        此文是本朝□□主持编写的,根据《论语》学而篇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扩写而成。由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部分组成,主要是教导孩子要懂得孝顺父母长辈;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谨言慎行;诚实守信;有同理心、同情心;不趋炎附势,不仗势欺人;亲君子远小人;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训蒙文》实在是一本开蒙的好教本,所以孙明琴就决定用它来教孙明画识字了。正好每天早上还可以跟着其他人一起背诵,自己又能省下些时间。

        孙明琴找出自己当初手抄的那本《训蒙文》送于孙明画,郑重道:“从明日开始,每日我会教你念四句并给你讲解这四句的意思。字如何写我会先教你字的书写规则,你按照规则可以自己看着书上的字临摹,你现在还不需用纸笔,每日闲时便自己用手指虚写练习便好。除了每日我教你,也可早起时与你大哥他们一同背诵,有句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识字最要紧是用功,只要你努力去记便能有所成。”

        学习最忌半途而废,孙明琴还是希望孙明画最少能将这一本《训蒙文》念完。

        “明画,知道了吗?”

        “嗯!”孙明画双手接过《训蒙文》重重的点了点头,珍惜地将书抱在怀里,甜甜地笑了。

(https://www.mbaoge.cc/69655_69655032/4085175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