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富二代的古代悠闲生活[种田] > 第4章 四、初提分家

陈氏这话里的一字一句都是她与孙昌家的拳拳爱女之心,听着二人为自己的细细谋划,孙明琴也不好意思在婚事上再与父母争执。

        反正木已成舟,离成婚还有四五年时间,中间不说有没有变故,就算真成了,自己手里有钱不拘是在后院当个吉祥物还是和离了自己过日子都是可行的。

        看过不少种田文的孙明琴已经在心里琢磨赚钱的法子了。可一提到赚钱,当了二十多年独生女的孙明琴可没有一人赚钱全家花的思想觉悟。

        小心翼翼地提出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我看其他家里都是子女成婚后就会分家,为什么我们家孙子辈都开始说亲了还不分家啊?”

        本朝农税不收户税收人头税,所以不像前朝一大家子拖着不分家就为了省些税粮。一大家子有老实肯干的自然也有偷奸耍滑的,时间长了矛盾就出来了。谁也不是傻子,种田可不是什么轻省活,没人愿意每天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地供养着别人。所以本朝农户大多是子女全部成婚后就分家,有些家里若是只剩个小闺女,也会把家先分了,把闺女的嫁妆留出来便可。

        孙家最小的儿子孙昌山成家都□□年了,家里分家的事情连提都没提,确实是不太寻常。

        陈氏笑了一声:“我看你平时只知道憨玩,没想到还有些成算。那你来说说是为什么?”

        听到教小孩的语气,孙明琴满头黑线,在陈氏眼里自己应该是只长岁数没长心眼了。

        孙昌家是长子,分家应该分得三分之二的家产,光是地自家就能分得近三十亩,就算要供养老人,每年收的租子就够自家的嚼用了。另外孙昌家每年学堂光是束脩就能能收十几两,加上节礼,一年能入账二十多两,陈氏在县里的院子和铺面一年租金有二十五两。虽说孙昌家买书墨纸笔会花费一些银钱,但是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还是轻轻松松。

        问题没出在自家,那就是二叔或者三叔了。孙昌山平日里和孙长发孙昌河一起照管家里自家种的十亩田地,农闲时还会接一些木工活来做。

        木工手艺是早年孙长发送孙昌山去学的,孙昌山虽是家里的小儿子,但是从小就能吃苦,而且脑子清醒。知道自己分家后得到的家产少,只有几亩地,不学个手艺以后怎么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学艺时很是下了些苦功夫,手艺自然也是好的。十里八村家境殷实的都爱找孙昌山打女儿的嫁妆。

        孙昌山虽说分家后日子可能比不上现在,但是在村里也能算不错的了。且非长子不用供养老人,四口人分得几亩地,自己伺候的话,每年得的粮食自己嚼用是够够的了。再加上做木工得的钱,每年说不定还能有一些结余。

        算来算去,分家后不好过的只有二叔孙昌河了。其实在孙明琴的价值观里面女儿孝顺父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用别人的东西来孝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孙明琴都看到过好多次赵氏将家里做饭的粮食用手帕包了,偷偷拿出去给了赵家的小孩子。

        孙昌河没有学手艺,只会伺候庄稼。常年在地里劳作背都有些驼了。明明比孙昌家还要小两岁,现在看起来却像孙昌家的哥哥。穿着和肤色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

        其实孙家每年每人都会有一身棉布衣裳的份例,这一份钱还是陈氏用嫁妆银子单独给家里添的。没道理在一个锅里吃饭孙昌家一家穿细棉布,两个弟弟家却穿粗麻衣裳。

        孙家现在没分家,每年儿子挣的银子全部交到公中用做平时家里的嚼用,平日里不拘是人情往来,吃穿用度还是嫁妆聘礼全都是公中支出。大李氏也不是克扣儿子的人,除此之外还会每年给各房一两银子当做零花。

        大房能过得比其他两房好些,主要是因为儿媳妇的嫁妆婆家是管不到的。陈氏嫁妆丰厚,人又大方会处事,家里每年分给大房的粗麻布陈氏都平分给了其他两房。还有孙昌家收的节礼原本是孙长发点头不用交公的,陈氏也只是留下了布匹,其他糕点茶叶也都大半孝敬了老人,或是分给了其他两房。平日里两个妯娌出去走亲戚,带上这些做礼也是很有面子的。

        三房分到的细棉布每年每人都能做一身好的新衣,粗布更是够用,平日里除了孙昌山做活的时候会穿一身粗布衣裳,剩下的粗布都被小李氏拿去换成了细麻布做衣裳。而二房明明分了同样的份例,细棉布从未在除了孙明书以外的其他二房人身上看到过。孙明棋和孙明画也只是每年能做上一件粗麻衣裳,孙昌河因为下地穿衣服废些,每年赵氏也就给他做两件粗麻衣服。

        这事不算难猜,孙明琴一想就能明白,在陈氏面前比了个二。陈氏点点头,道:“你二婶是个糊涂的,你二叔又管不住她。你爷奶怕一分家你二婶就把家搬空都拿回娘家去了。”

        “也总不能一辈子都不分家吧?”

        “你爷奶应该是想的撑到明书成家了再分。明书是他家的长子,如果你二婶在明书成婚前都不再生儿子,明书成婚后就可以把二房一并分了。到时候给明书娶一房厉害些的媳妇儿,家财掌握在明书手里,赵氏就算是想搬,最多就只能和现在一样克扣点粮食了。”陈氏说着揉了揉孙明琴的头发,“你爷奶为了你二叔真是操碎了心。因为你二叔的事情,你爹对你们姐弟几个的婚事最为头痛,就怕你们也像了你二叔。”

        孙明琴抱着陈氏的腰蹭了蹭,娇娇地叫了声:“娘~”

        看来这个家短期内是分不成了,孙明书现在才十岁,最快也得六年之后才会成家。那时候自己早都嫁去何家了,哪里还管得到娘家的事情。只要孙昌家和陈氏愿意一直这样贴补两个弟弟,自己也没什么立场非要闹着分家。只能在女子能够拥有私产这个角度来做文章了,可惜这样要真赚到钱了,不让大家都沾上点,少不得生出嫌隙。孙昌家和陈氏这么多年的付出不仅白费了,说不定还会成仇。

        孙明琴拿着小板凳坐到房檐下,无聊地看着孙明棋蹲在井边洗衣裳。

        赵氏贴补娘家,亏的是自己男人和两个女儿。孙家每一辈的女孩儿都不多,到了明字辈现在也只有三个女孩儿,可是这三个女孩儿过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一个吃穿和城里的小姐一样,十指不沾阳春水,每日只需读书写字;另外两个却是正宗的乡下丫头,除了三餐吃的比别的乡下丫头好得多,穿的衣服做的活计,连家境殷实的乡下丫头都比不上。

        每日不停地做事,孙明棋除了大太阳时不出门所以脸还算白净外,一双手早就粗糙不堪了。

        孙明琴刚刚穿过来时是很同情这个妹妹的,拿了自己抹手的膏子给她,却被她狠狠地扔到了地上。那双泛红的眼睛夹杂着屈辱和恨意,让孙明琴记忆犹新。

        后来,孙明琴多次试着与这个妹妹缓和关系,有时拿些糕点瓜果想与她分食,也只是换来她冷冷的背影。

        再热的心也受不了接二连三的冷水,孙明琴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原主之前欺负过孙明棋,或者孙明棋身上也有什么重生之类的奇遇?可是观察了好几个月也没看出什么端倪来,反而从孙明诗的口中知道了这孙明棋从知事起就对他们大房不满。

        要说因为家事都是他们二房做了,所以不满。但是大房和三房都是一样的不做家事,却只对大房不满,相比来说大房好歹银钱方面给家里贡献不少。

        实在是想不明白少女的心思,孙明琴有感觉是因为同样是家里的女孩儿但是待遇差别太大,所以孙明棋才对自己格外不满。可惜孙明琴也不是为了让别人开心就委屈自己的性子,总不能为了讨好孙明棋,自己就和她过一样的生活吧。那也太卑微了,孙明棋还不更得爬到她头上去了。

        其实孙明琴心里清楚,小孩子从小就有针对性的喜恶,多半是耳濡目染。想到是孙昌河或者赵氏对大房的恶意那么大,孙明琴的内心更不自在了。

        后来不管家里对两人的差别待遇再明显,孙明琴也没有再为孙明棋说过一句话。她可不觉得孙明棋在其中有什么委屈的,陈氏经常用嫁妆贴补他们,倒还贴出仇来了。

        不过二房对大房恶意这么大,要想分家说不定可以从他们身上想点办法。如果是二房自己吵着要分家也就怪不了谁了。

        孙明琴正在心里偷偷计划着,没注意怀里突然冲来一个小肉弹。原来是今天去李家走亲戚的大李氏和小李氏带着明礼明义明玉三个小孩儿回来了。

        “大姐,给你!花!”孙明义手里拿着一小把黄色的小野花,看得出来这一小把花已经摘下来很久了,茎叶被小手捏得湿哒哒的,花朵也有些焉儿。

        孙明琴看着孙明义被太阳晒的红扑扑的小脸蛋,忍不住上手捏了捏。

        孙家的伙食好,家里的小子都被养得虎头虎脑的。小孩子心性单纯,每日里也没什么烦恼,所以特别爱笑,看起来甚是讨喜。

        此刻三个小孩都围在孙明琴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今天的见闻。

        小李氏也在旁边凑趣道:“几个小的一路上看到花就想着阿琴,明义这花跟他哥一人拿一会儿好歹拿回来了,你再想不到明玉采了什么给你。”

        “不要说!不要说!”孙明玉羞得直把脸往孙明琴的袖子里埋。

        看着孙明玉的样子大家都大笑了起来,小孩子最爱互相揭短显示自己,孙明义和孙明玉一边说一边比划,把孙明玉卖的彻底。

        原来这个时节田埂边已经有蒲公英了,孙明玉虽是农家子,但年纪又小,门也没出过几次。见着蒲公英只觉得是好看的花,便兴冲冲地摘了几朵拿在手上。小心翼翼地护了半路,却在一阵风过正对着蒲公英打了个喷嚏,再一看,蒲公英全都光秃秃的了!上面好看的小毛伞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几个小孩子讲得手舞足蹈又嘻嘻哈哈,孙明琴看着实在是爱得不行。

        要说孙家对眀字辈的几个小子教育真的上心,三岁开始每天早起跟孙长发背一段《训蒙文》后才能吃早饭。饭后要跟着去地里拔草或是上山捡些干柴,也不是图他们做多少事情,只为了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家付出劳动。不满七岁的小子午饭后是可以玩耍的,而年满七岁的就会送到私塾启蒙,不管资质如何都要念到十二岁。

        因为这样的教育,所以孙家的男孩子从小就知道要孝顺长辈,尊重兄姊,友爱弟妹。就算是二房的孙明书对于孙明琴的尊重都是发自内心的,更何况三房和大房的这几个小萝卜头。

        孙明琴揉了揉冲自己撒娇的弟弟们的小脑袋,心中叹道:“自己挣了钱也不可能真的完全不管他们,就这么着吧。”

(https://www.mbaoge.cc/69655_69655032/4085177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